当前位置:首页 » 公司动态 » 2025年 » 正文

中国海洋保护智库联盟 2025 年会

共绘“蓝色命运共同体”新图景

11 月 5 日,鹭江之畔、海风习习。由厦门大学牵头、近百位来自科研院所、高校、管理部门与社会组织的代表齐聚厦门,共同迎来中国海洋保护智库联盟(ChinaMPA)2025 年会。本届年会以“打造蓝色发展新动能,共筑海洋命运共同体”为主线,聚焦“海洋保护区与 OECM 实践”“可持续渔业与 IUU 治理”两大议题,分享中国方案,凝聚协同治理共识。

高端报告:让“3030 目标”在中国落地

年会首份重磅报告《中国 OECM 潜力区识别与政策路径》发布。报告提出,到 2030 年,我国将通过“官方保护地+OECM”双轨并行,力争把 30% 的近岸海域纳入有效保护,率先在闽江口、珠江口、黄河口等 5 处开展试点。

“OECM 不是简单的‘缓冲区’,而是让社区、企业、公益组织都成为保护主体。”野生救援物种与海洋总监张文婷在主题论坛分享全国首个海峡两岸青年公益保护地——平潭竹屿口案例:通过“岚台青年+公益巡护+生态赶海”模式,仅一年就记录到中华白海豚出没频次提升 40%,社区收入提高 20%,实现“生态+共富”双赢。

圆桌交锋:给 IUU 捕捞戴上“数据紧箍”

“可持续渔业与 IUU 治理”圆桌讨论火花四溅。上海海洋大学演示新上线的“深蓝守望”AI 识别系统:通过船载北斗+AI 视觉,0.3 秒判别拖网类型,实时上传云端,目前已为 1 200 艘渔船安装,预计年减少非法渔获 1.5 万吨。

“技术只是工具,真正的‘紧箍’是多方共治。”农业农村部渔政代表透露,2026 年起,渤海、黄海将全面推行“港口—市场—餐桌”全链条追溯码,“扫码即可知道这条鱼来自哪条船、哪片海”。

青年发声:把论文写在大海上

“蓝色市民”快闪环节,6 名来自厦门大学的“90 后”博士把实验室搬上舞台:3D 打印珊瑚礁礁基、可降解渔具、海漂垃圾再生滑板……一件件“黑科技”让现场掌声不断。

“我们不只研究海洋,更要让公众爱上海洋。”博士生王珂举起一块由 500 个废弃塑料瓶制成的“蓝色奖牌”宣布,将把它赠予 2026 年首批完成“厦门—金门”横渡公益游的志愿者。

场外联动:海洋周“蓝色市集”人气爆棚

11 月 6 日,2025 厦门国际海洋周正式开幕,智库联盟年会作为核心板块同步开放“蓝色市集”。20 个摊位前人头攒动:

  •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展示国内首套“深海生境智能认知与探索多模态大模型”,戴上 VR 即可“行走”4 000 米海底;
  • 中欧蓝色发展投资基金发布首批 3 只共 5 亿欧元意向项目,聚焦福建浮式风电、海南珊瑚保险、广东生态海水养殖;
  • 小朋友把旧渔网投进“再生魔法机”,3 分钟后得到一只限量款“海豚”环保袋。

向海而兴:让共识成为行动

年会闭幕环节,ChinaMPA 秘书处发出《厦门倡议》:2026 年底前,联盟成员将联合完成 10 处 OECM 示范、培训 1 000 名“蓝色市民”讲师、发布《中国 IUU 治理年度观察》报告,并推动成立“海峡两岸海洋保护青年基金”。

“从共识到行动,只差一次浪花的距离。”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副院长、联盟秘书长王海黎在总结致辞中呼吁,更多智库、企业、公众“入海”同行,“把蓝色发展理念写进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每一道波纹”。

——大会落幕,海风未停。中国海洋保护智库联盟正以厦门为起点,把智慧化作帆、把行动化作桨,驶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深蓝未来。

厦门精艺达为本次会议提供同传服务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0592-5185080、5185680

4006618000

微信公众号
cc-mts
精艺达口译中心
contact-img
微薄
mtskouyi
精艺达口译
翻译热线
0592-5185080、5185680
业务QQ
2850978850
商务号,添加请说明来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