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上午,以“打造蓝色发展新动能 共筑海洋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2025厦门国际海洋周在厦门国际会议中心酒店隆重开幕。来自自然资源部、福建省、厦门市的中方领导,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APEC海洋可持续发展中心等国际机构代表,以及43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官员、驻华使节、专家学者、企业和媒体代表约400人出席开幕式。

嘉宾致辞:共绘蓝色合作蓝图
开幕式由嘉宾致辞、主题演讲和成果发布三大环节组成。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国家海洋局局长孙书贤在致辞中表示,20年来,厦门国际海洋周已成长为亚太地区乃至全球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海洋综合性活动,成为我国海洋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高端合作平台。中国愿与各方携手,深化全球海洋治理,共建海洋命运共同体。
福建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崔永辉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厦门海洋事业发展作出重要指示,为厦门建设海洋强国战略支点指明了方向。厦门将以海洋周为契机,加快打造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持续放大“厦门实践”的国际影响力。
巴布亚新几内亚渔业与海洋资源部部长杰塔·王、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代表卡洛斯也分别致辞,赞赏中国在海洋可持续发展与全球治理中的积极作为,期待与中方深化蓝色伙伴关系。
主题演讲:共享“中国方案”与“厦门经验”
在主题演讲环节,孙书贤以《全球海洋治理的中国力量》为题,系统阐述了中国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蓝色经济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的政策主张与实践成果。
厦门市市长伍斌围绕《厦门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探索与实践》作主题报告,分享了厦门在海洋经济、科技创新、生态修复、制度创新等方面的“十大典型经验”,并透露厦门海洋产业生产总值已占全市GDP比重30%,海洋碳汇交易量占全国80%,“丝路海运”航线通达全球150个港口。
成果发布:19个项目签约,总额139亿元
开幕式最吸睛的环节是“蓝色成果”集中发布:
- “向海图强:科技驱动与产业融合的蓝色经济新引擎”
鹭江创新实验室联合法国Seventure Partners等机构发起设立“中欧蓝色发展投资基金”,重点投向海洋信息与数字孪生、蓝碳经济与海洋传统产业脱碳、深海智能装备等领域。 - “守护蔚蓝:生态修复与全球海洋治理的‘厦门实践’”
现场视频连线展示了厦门下潭尾红树林公园生态修复成效,并启动“蓝色伙伴关系行动”第三期项目,发布《APEC海洋可持续发展报告》,为亚太区域海洋治理提供科学支撑。 - 项目签约
现场共促成19个海洋经济、科技、环保类项目签约,总金额达139.09亿元,涵盖海洋新能源、海洋生物医药、海洋高端装备、海洋碳汇等新兴赛道。
配套活动:搭建蓝色公共产品平台
海洋周期间还将举办蓝碳国际研讨会、海洋公益市集、海洋生物成果转化对接会、青年海洋科学论坛等60余场活动,并发布我国海域立体分层设权12个典型案例,持续放大海洋周的“溢出效应”。
结语
20载春华秋实,厦门国际海洋周已从区域性论坛升级为全球海洋治理的“金色名片”。2025开幕式用一场高规格的交流、一批沉甸甸的成果、一份面向未来的宣言,再次向世界传递了中国携手各国“向海图强、合作共赢”的坚定决心。蓝色引擎已轰鸣,蓝色梦想正启航。

厦门精艺达为本次会议提供同传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