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7日 —— 以“海洋科技创新助力海岸带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2025海上丝绸之路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海洋科技与工程分会暨永续海洋论坛今日在厦门隆重开幕。来自埃及、东帝汶、法国、马来西亚、美国、泰国、文莱、西班牙、新加坡、印度尼西亚、中国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240余名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及高校师生共聚鹭岛,共商海洋科技前沿发展与务实合作。

本次论坛由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厦门大学、鹭江创新实验室、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中国海洋大学联合主办,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福建海洋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厦门大学)、海岸带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实验室等联合承办。
论坛开幕式上,海洋基金会理事长吕滨,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江毅海,中国海洋大学副校长王厚杰,中国科学院院士、鹭江创新实验室主任戴民汉,厦门大学副校长尤延铖等出席并致辞。江毅海分享了福建省在海洋经济发展、科技创新与生态保护方面的实践成果,强调了科技赋能与开放合作对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作用。王厚杰提出应深化科教协同与国际合作,并介绍了全国高校海洋类学术期刊联盟在促进学术交流与成果转化方面的具体举措。戴民汉指出,实现永续海洋目标必须依靠跨学科、跨领域、跨部门的深度协同与创新生态系统构建。
开幕式期间,还举行了“海岸带可持续发展国际合作网络”章程签署仪式。该合作网络由海洋基金会与福建海洋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厦门大学)共建的海岸带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实验室发起,经东帝汶、马来西亚、文莱、新加坡、印度尼西亚、中国等多个国家的高校、科研机构、项目机构和商会代表于2025年9月26日共同倡议建立,旨在汇聚多方知识、经验与资源,积极促进科技合作、能力建设与政策对话。
本次论坛由开幕式、主旨演讲和专题论坛三部分组成。其中,“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管理的技术创新论坛”作为重要平行论坛之一,于11月7日下午成功举办,吸引了近百名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参会。该论坛旨在汇聚全球智慧,共同探讨如何通过多元化的技术创新——从空间规划、生态修复到跨部门协作与政策转化——为海岸带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理念、新方法与新路径。论坛还同步举行了“中-印尼海洋空间规划国际培训班”开班仪式,迎来印尼海洋事务与渔业部及其下属单位的20余名政府官员。
此外,作为本次论坛的平行分论坛之一,“全国高校海洋类学术期刊联盟年会暨海洋科技成果高质量出版与传播论坛”也于11月6日至8日在厦门举办,来自全国22所高校、研究所的50余名期刊界代表及高校教师参加会议,共同探讨海洋科技期刊如何促进海洋科技成果的高质量出版与传播。
“永续海洋论坛”至今已连续举办六届,已成为区域内海洋可持续发展领域思想碰撞、合作对接的重要平台。本届论坛的成功举办,为全球海洋科技创新与海岸带可持续发展搭建了重要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台,对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海洋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厦门精艺达为本次会议提供同传服务





